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崔思朋2022-06-28    文字:


姓名:崔思朋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2

民族:汉族

籍贯:黑龙江省五常市

职称:特聘研究员

毕业院校及学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博士

联系方式:cuisipeng@foxmail.com

内蒙古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骏马计划”B1岗位入选者。


出版著作:

[1]参编倪玉平主编《中国运河志·通运》,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版。

[2]主持编著《内蒙古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共三卷本),担任总主编(共两位)之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1年版。


学术论文:

[1]崔思朋:《游而牧之:游牧生产方式及其生态维度解读》,《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年第4期,第45-50页。

[2]崔思朋:《清代土默特川平原环境印象变迁的历史考察》,《形象史学》2018年第2辑,第184-202页。

[3]崔思朋:《游而牧之:游牧生产方式及其生态哲学智慧》,《青海民族研究》2018年第3期,第89-94页。

[4]崔思朋:《中国乡村社会地理研究的探索》,《中国史研究动态》2019年第3期,第46-54页。

[5]崔思朋:《历史时期北方农牧交错带范围波动驱动因素的考察及反思》,《青海民族研究》2019年第3期,第71-79页。

[6]崔思朋:《清代土默特川平原土地垦种环境代价的历史考察》,《西北民族论丛》2019年第2辑,第83-100页。

[7]崔思朋:《植物蛋白的引入:大豆在清代以来内蒙古地区传播与利用影响的新探索》,《中国经济史研究》2020年第6期,第81-92页。

[8]崔思朋:《明清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世界——以外来作物在中国的传播为视角》,《求索》2020年第3期,第58-66页。

[9]崔思朋:《气候与人口:历史学视域下“农牧交错带”研究基本线索考察及反思》,《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第279-292页。

[10]仲伟民,崔思朋:《近代全球化过程中烟草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求是学刊》2020年第3期,第157-170+181页。

[11]倪玉平,崔思朋:《万里茶道:清俄茶叶贸易与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发展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第142-149页。

[12]崔思朋:《明清时期丝绸之路上农作物传播对中外交流及中国农业发展影响研究》,《全球史评论》2021年第1辑,第101-122页。

[13]崔思朋,仲伟民:《浅论酒对近代世界形成的影响》,《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第66-76页。

[14]崔思朋:《小作物的大历史:马铃薯在近代以来内蒙古地区传播与利用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第130-144页。

[15]李昕升,崔思朋:《明代番薯入华多元路径再探》,《历史档案》2022年第1期,第29-35页。

[16]崔思朋:《制度层面审视:草原文化的生态向度》,《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第98-105页。

[17]崔思朋:《从生态环境史看游牧生产方式及其生态平衡向度》,《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第155-160页。

[18]崔思朋:《内蒙古草原利用与维护的兼容:游牧民族土地资源利用的生态经验与启示》,《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7年第2期,第28-34页。

[19]崔思朋:《南瓜在中国传播引种的新探索——兼论明清中国乡村社会对外来作物的接受心态》,《海交史研究》2020年第4期,第45-53页。

[20]崔思朋:《鼎盛与危机:明清东亚宗藩体系嬗变》,《贵州文史丛刊》2015年第4期,第67-75页。

[21]崔思朋:《斯文·赫定民国初年内蒙古西部农村考察论》,《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年第6期,第25-35页。

[22]崔思朋:《环境史:从自身学科反思到生态文明建设支撑——2016年云南大学首届“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模式”学术论坛述评》,《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第124-131页。

[23]崔思朋:《宗藩体系:古代东亚地区国际秩序运行及特征》,《南都学坛》2017年第2期,第35-42页。

[24]崔思朋:《草原文化生态思想及对草原旅游资源开发启示》,《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第10-16页。

[25]崔思朋:《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角度叙述海南环境变迁——张朔人等<海南人口与生态问题历史研究>述评》,《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第84-90页。

[26]倪玉平,崔思朋:《万里茶道不只是“茶道”》,《历史评论》2022年第1期,第105-106页。


上一条:仁钦
下一条:刘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