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博物院特日根巴彦尔副研究员应邀来我中心作学术报告2025-10-01 文字:
根据内蒙古大学北疆文化遗产多语种文献研究团队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重大专项《中国北疆游牧文化知识谱系研究》(批准号:24VJXT002)科研工作安排,2025年9月23-24日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副研究员特日根巴彦尔先生应邀来我中心作了两场学术报告,取得良好的效果。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旨在支持对国家发展、文明传承、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或填补空白价值的冷门绝学。本课题组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突出学术创新,注重运用新理论新方法,致力于加强冷门濒危学科的抢救性保护和中国北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学术研究。
报告(一)《包头市达茂旗敖伦敖包岩画上的‘草原聚落图’考》中,特日根巴彦尔副研究员讨论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满都拉镇东北20多公里处海拔高度1100米左右戈壁丘陵地带的敖伦敖包岩画。据介绍,2011-2022年间内蒙古博物院的岩画研究团队在敖伦敖包地区完成调查任务10余次,共记录岩画1270余组。其中,最大的一幅被命名为“草原聚落图”的岩画内容及其丰富,包括穹庐式建筑、车辆、道路、骑者、连臂舞者及羊、马等各种动物图像,集中体现了敖伦敖包岩画,乃至中国北方草原地区游牧题材岩画的内涵。报告(二)《内蒙古博物院所藏“曼德拉山狩猎图岩画”考释》中,特日根巴彦尔副研究员以内蒙古博物院馆藏国家一级文物——曼德拉山狩猎图岩画采集品为例,对中国北疆地区游牧、狩猎文化进行了讨论。此幅“曼德拉山狩猎图岩画”为阿拉善高原岩画的典型代表。该岩画不仅刻绘精美、内容丰富,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及其丰富,集中体现了曼德拉山岩画,乃至阿拉善高原地区岩画在中国北方系统岩画中的重要地位。阿拉善地区的狩猎岩画中既有单人狩猎,也有多人围猎的场景,且多为步猎,骑猎略少,少数岩画表现为携鸟狩猎场景。曼德拉山岩画的存在表明,阿拉善地区在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时期是中原与欧亚草原不同文明交流的文化桥梁,对亚欧大陆早期丝绸之路的贯通有着不可替代的地域价值。
图:特日根巴彦尔副研究员在作学术报告
专家简介:特日根巴彦尔,内蒙古博物院文博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蒙古高原岩画研究。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专著《敖伦敖包岩画》,译著《吉布胡楞特海尔罕山岩画》,执行主编学术论文集《中国北方及蒙古、贝加尔西伯利亚地区古代文化》。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文集上用中、蒙、英、日等文发表学术报道16篇;参与编译或编辑的书籍、图录等10余部。
上一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蒙古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大学举行
下一条:中央民族大学哈斯巴根教授应邀来我中心作学术讲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