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历史文化发掘与弘扬研讨会成功举行2022-08-12 文字:
2022年8月6日,由内蒙古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鄂托克前旗政府、鄂托克前旗旗委组织部、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宁蒙地区长城内外民族融合发展研究创新人才团队共同打造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历史文化发掘与弘扬研讨会”在鄂尔多斯成功举行。按疫情防控要求并经主管部门同意,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线下会议设有鄂尔多斯市博物院主会场和鄂托克前旗分会场。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内蒙古大学和鄂尔多斯市博物院、鄂托克前旗旗委组织部、鄂托克前旗文化和旅游局、鄂托克前旗文博研究院等高校、科研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
线上参会专家发言
鄂尔多斯市博物院会场
鄂托克前旗分会场
8月6日上午,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宁蒙地区长城内外民族融合发展研究团队负责人李锐主持开幕式并致辞。他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指导表示诚挚欢迎,介绍了本次学术会议的基本情况、鄂尔多斯市境内的历代长城资源分布情况、鄂托克前旗的历史文化等。
李锐副院长致主持词并主持会议
内蒙古大学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教授在致辞中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参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内蒙古大学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他在致辞中介绍了内蒙古大学民族学学科的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基本情况,指出内蒙古大学始终坚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整体战略高度来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和内涵,强调内蒙古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将不负党和国家赋予的荣誉和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为祖国北疆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大团结和“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够承担内蒙古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研究课题,内蒙古大学与鄂尔多斯市相关单位能够紧密合作,以实现“基地”在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成果转化、高层次角色咨询和文化创新等方面取得更为辉煌的成果。
额尔很巴雅尔副校长致辞
在鄂托克前旗分会场,鄂托克前旗旗委组织部副部长樊波介绍了鄂托克前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指出鄂托克前旗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干事创业的黄金期,旗委政府对人才引进非常重视,更加渴求人才、更能成就人才。2021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鄂托克前旗在打造了宁蒙地区长城内外民族融合发展研究创新人才团队,2022年立足实情实施人才引进项目、“周末工程师”等积极灵活的多元人才引进的方式,柔性引进人才400余人,着力破解技术难题、发展瓶颈,专门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为引进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鄂托克前旗分会场樊波副部长致辞
在会议主旨发言之前,鄂尔多斯市博物院主会场举行了隆重的赠书仪式,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副院长甄自明作为赠方代表,向内蒙古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赠送金冠文库系列丛书,内蒙古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研究员崔思朋代表单位接受赠书并致谢。
赠书仪式
张兆裕研究员主持第一场主旨发言
第一场主旨发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张兆裕主持和评议。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孝聪以“历史地理视野中的鄂尔多斯”为题,讲述了鄂托克前旗早期人类遗迹的分布及其反映的社会环境的意义,各个历史时期的鄂尔多斯地区的历史作用,指出鄂尔多斯南缘是维系黄河中游宁夏平原与山西、华北的通道。
李孝聪教授主旨发言
鄂尔多斯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内蒙古研究(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乔明和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副院长甄自明以“追寻鄂尔多斯地区长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介绍了鄂尔多斯历代长城遗存,长城形成的历史渊源和民间广为流传的长城故事,阐述了长城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关系。
甄自明副院长主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赵现海发言的题目是《长城边疆的核心地位与文化价值》,探讨了长城文化的新观点,指出河套地区宜农宜牧的特点和重要的战略位置,强调在中国古代长城沿线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过程中,长城扮演了重要枢纽的角色。
赵现海研究员主旨发言
孟和乌力吉教授主持第二场主旨发言
第二场主旨发言由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由孟和乌力吉主持和评议。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李传印以“历史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从认同中国历史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个方面解答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核是什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种方法路径的基本承接面是什么?”等问题,指出学习中国历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工程,历史教育是促进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强调要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
李传印教授主旨发言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民族学院院长、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海南民族教育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海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主任张朔人的发言题目为《海南民族交融历史研究》,指出海南岛长期生活着黎族、回族、苗族、汉族,疍家话、哥隆话、临高话、客家话等特殊方言群体,是多民族聚集之地,他从海南移民基本情况、民族交融的具体表现、族属互换与文化认同、黎苗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民族交融的杰出成就等方面,诠释了中华民族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一体”现实。
张朔人教授主旨发言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内蒙古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何生海的演讲题目为《民族互嵌与边疆治理的思考》,他认为“民族互嵌”是当前民族工作的顶层设计之一,但不应把“民族互嵌”简单地理解为少数民族进城或者是城镇化的过程。这种认识已经偏离中央提出的“民族互嵌”的要义,是“嵌”而不“互”,长此以往会造成边疆的虚化。他用大量的实例和数据证实了“民族互嵌”应该是多中心化和多方向化,旨在区域发展与民族融合的双赢,才是符合中央提出的“民族互嵌”的基本内涵的。
何生海教授主旨发言
在总结发言阶段,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成璟瑭作为专家代表发言,他认为很多文化的形成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就代表一个地方的文化,随着交往和交流,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区分逐渐淡化,人与人之间形成了文化认同和心理认同,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指出了此次会议聚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大家从各个角度阐释了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问题,令人深受启发。强调了这次会议的召开只是一个起点,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题,也希望这个课题能够以更多的形式,得到更长久的宣传,从而形成民族共识。
成璟瑭教授作为专家代表总结发言
最后,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党委书记张士伟主持闭幕式,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内蒙古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阿拉坦宝力格和内蒙古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研究员崔思朋分别总结发言,他们介绍了内蒙古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的相关情况,并向拨冗参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致以由衷的谢意,认为本次会议的召开,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宁蒙地区长城内外民族融合发展研究创新人才团队开展后续研究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各单位将认真汲取与会专家提出的宝贵建议,根据实际进展情况调整研究计划和工作方案。
张士伟书记主持闭幕式
阿拉坦宝力格教授总结发言
崔思朋研究员总结发言
与会专家线上合影留念
与会专家线下合影留念
上一条:我校召开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实体化建设工作会
下一条:国家民委副主任赵勇一行来基地考察调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