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动态 >> 正文

梅花教授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佛教与蒙古民族及国家认同研究》2022-06-08    文字:

2022年是我国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也是学校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部区合建的攻坚之年和“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为了助力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和“省部合建”工作,内蒙古大学新闻网《科研动态》专题将推出学校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研项目最新成果,激励引导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潜心教书育人,刻苦钻研,为学校的事业发展不断提供创新动力。

该研究以佛教与蒙古人的认同为主题,以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阐释不同历史时期佛教与蒙古人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不同关系。

在讨论历史时期的佛教与蒙古人的认同方面,主要有引用17-20世纪初的蒙古文历史文献,其中包括蒙古族佛教高僧撰写的书籍以及在蒙古地区旅游、探险和传教的外国人游记和传记。另外,也较多地利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地方文史资料、寺庙历史资料以及回忆录等相关著作。关于历史时期的情况,主要分从13世纪初至14世纪中期和从16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的两个阶段进行了分别讨论。从13世纪初至14世纪中期,大蒙古国和元朝的朝廷官员和上层贵族为了加强和巩固国家认同,采取了以尊崇佛教为笼络多民族的政策,对西藏佛教和内地佛教采取了优待和宽容的政策,而在广大蒙古高原上的平民百姓则仍然以萨满信仰为日常生活的精神支柱。从16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佛教逐渐变成了蒙古族的全民性宗教,并且蒙古地区的佛教中也融入了传统萨满信仰的很多信仰习俗。因此,佛教逐渐变成了蒙古民族认同的重要纽带,尤其清朝采取了利用佛教凝聚蒙古族的各种优惠政策和鼓励手段,从而加强了蒙古族对朝廷的认同。

在探讨佛教与蒙古人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现状方面,主要基于通过田野调查方法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在内蒙古地区的10座藏传佛教寺庙和辽宁地区2座藏传佛教寺庙进行了实地调查,访谈了近20位喇嘛,同时向12个嘎查的群众发放问卷并随机选取50多位群众进行深度访谈,获取了大量田野资料。本项目所获取的田野资料已形成近20万字的田野记录。该研究将田野资料结合社会文化变迁的多种背景,着重描述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蒙古地区的佛像信仰复苏状况和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实际情况,并不同人群对当今佛教信仰的理解和评价的资料,试着阐述佛教对当今蒙古人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佛教在漫长的历史阶段中逐渐实现蒙古地区的本土化,从而加强了蒙古人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为蒙古民族建立文化自信提供了一定的保障,甚至在历史的某些阶段影响了蒙古民族的政治走向。例如,在20世纪40-50年代,多数德高望重的呼图克图和葛根等上层喇嘛,团聚在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为内蒙古人民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拉拢和引导蒙古民族的王公贵族,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巨大贡献。当今,由于20世纪初以来崇尚科学的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佛教不再是蒙古民族的全面性宗教,蒙古民族已经有了多种宗教信仰,故佛教对蒙古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影响也随之缩小。但是,佛教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融入蒙古民族民俗文化当中,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些日常的习俗。虽然如今很多蒙古人已经不信仰佛教,但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祖先崇拜中,佛教因素依然犹存。因此,佛教对大部分蒙古人来说还是具有亲和力的。尤其,在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加强了佛教对蒙古民族信众与汉、藏等国内具有佛教信仰的民族的亲密关系和亚洲的一些具有佛教信仰的国家人民的友好感情。从而,为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世界命运共同体和东方文化自信有一定的不可忽略的积极影响。

近些年在国内外,认同与宗教信仰的关系研究可谓是热门话题,在社会科学研究的诸多领域中被重视。无论从文化的角度,还是心理的角度,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问题,都无法绕开宗教信仰与认同的关系。因此,蒙古族佛教信仰现状及其对民族与国家认同的影响是值得调查和探讨的。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当前社会意识形态下,该研究成果不仅有内容创新价值,而且具有时代特色和前沿研究价值。全面梳理和分析佛教与蒙古民族及国家认同的关系,为国家制定和执行民族政策提供有力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是该课题的研究意义所在。



上一条:“土而根河”系列学术讲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一条:苏德斯琴、讷木和吉日嘎拉的研究项目《关于内蒙古纯牧业地区蒙汉民族杂居村落的形成事实汇报及相关建议》

关闭